来源整理:高仿字画网www.gfzhw.com 时间:2014-5-25
邱振中
传统的不可回避
一个人不能摆脱传统,就像不能摆脱地球一样。传统是即成事实,不会因为你的作为而改变,而正视和忽略、因袭和反抗、沉潜和背离,这些不过是人们对待传统的态度而已,与传统无涉。
人们对传统认识的简陋
传统不是能够简单地加以评价的,因为它包括了太丰富的内涵,而且只能通过有限的途径——如文献、作品及数量极少的实物等等——传达给我们,谁也不敢贸然说自己完全把握了传统。对传统的认识成为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书法史上长时期以来,除了极少数个别人物,即使声名显赫者,也只掌握了很少一些技巧,对他们的赞叹夹杂着太多的想象。尽管他们的作品有个性、有情味,但撇开回忆,撇开由它们所引发的历史感,作为自主的艺术(形式的、表现的),显得多少有些单调,缺少形式构成上的复杂性。
深刻认识传统的意义
由并不熟悉传统的人来批判传统是一件可笑的事情,由不熟悉传统的人来“弘扬传统”也许更可笑。前者偏执,后者荒谬。
深刻地剖析传统就是革命
观看一场NBA球赛和观看一场普通的篮球赛,感觉完全是不一样的。我们把它们都称为“篮球”,但我总觉得NBA是另一种运动。
被我们称作“书法”的东西是这样。
被我们称作“传统”的东西也是这样。
现代创作的目标
现代社会中,人们的视觉经验极为丰富,各种艺术创作与设计都成为感官无法拒绝的对象,它们深刻地影响着人们潜意识中对图形的接受和评价方式。一位书法艺术家无法回避自己与观众心理深处的变化。这种变化有助于我们从新的视角来审视以往的全部视觉经验。
我关心一件书法作品给书法艺术带来了什么,但更关心一件书法作品给人类视觉领域带来了什么。
现代书法艺术家的必要性
必须有一批把线条当做表现精神生活为主要手段的追求者、探索者。不这样,便不可能在我们时代把对线条的敏感和把握能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现代创作的误区
现代风格作品与传统风格作品的创作方法不同。典型的传统书法是在长期的、无意识的书写中逐渐调整出一种个人书写模式;现代创作则针对每一件作品而进行构思和练习,这里对想象力的要求是无限的。然而,现代书法的作者们往往误解了这一类创作,认为只要与传统风格作品有所不同就是创造。
鉴别一件现代风格作品,必须将它同时放在书法史和现代意识中去接受检验。把那些模仿现代艺术的不入流的作品放在“书法”展览中去冒充“革命”,不过是一场闹剧。
临帖:书法学习的必由之路
王 钢
怎样学习、学好书法?这是每个书法爱好者和书法学习者在书法学习过程中,遇到和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我的回答是:必须下功夫好好临帖、临古代名帖,舍此别无他径。
为什么要临帖?临古代名帖?这是因为古代名帖经过长期检验,已经证明它包含了中国书法的基本要素:包括技术层面的和审美层面上的东西在内。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占有重要地位。
临帖首先要选帖。一般来说,要选择自己喜欢的并且在书法艺术史上获得定评的作品来入手学习。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先从隶、楷学起,打下一定基础之后,再去练习篆书、行草等等复杂的东西。这个过程很漫长,也很枯燥,但这是一个打基础的阶段,必须要有毅力去坚持。
选好帖要读帖,读帖非常关键。试想,你连这本字帖的字好在哪里、风格是什么、特点是什么,它的用笔与结构是如何构成的都不清楚,又怎能临好它的字呢?这些,只有心里有数了,笔下才能体现出来。有的人上来就写,也不先好好琢磨琢磨,结果反倒学得很慢,进步不大。
临帖的第一步要学得像。要改掉自己日常的用笔和书写习惯。举我临写的王羲之字帖《孔侍中》帖为例:(见右图)《孔侍中》帖为王羲之的手札,唐钩摹本,现藏日本,是王羲之写给孔坦的信。首先,此帖给人的感觉,体态丰腴雍容,多力丰筋,中和之美尽显。应该知道王羲之的人生经历和他的书法特征,他博采众长,诸体皆精,独创研美流便的新体,后人赞其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还应该知道,剞侧是王字最典型的特点。他的字,势如斜而反直。章法趋稳,但稳中有动,动静自如,清新俊逸。一般来说,王羲之的尺赎作品,没有大块的黑点划,也没有大块虚起的空白处,总是虚实相间,疏密匀停。用笔爽利劲健,提按分明,多用铺毫,但绝无拖沓之笔。我在临写时,笔笔小心、处处留意,书写笔势和心态,尽量达到和古人谐和,争取学到王字的笔法要领。
有时候,临写一本较长的字帖,不一定非得从头临起,比如孙过庭的《书谱》、宋克的章草《急就章》等。古人书写时,一开始,心态也好,笔力也好,还没能进入状态,所以,一开始阶段可以不必临写。快结束时,心情急迫,笔力不受拘束过于自由,所以,末尾阶段也可不必临写。要根据情况,挑最好的一段、最能代表其风格的一段开始临写,这才是正确的选择。这都需要较强的读帖能力,才能做好。
关于临帖,有许多话题要说,也说不完。我个人认为,主要的大概就是以上这些吧。供大家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