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整理:高仿字画网www.gfzhw.com 时间:2014-8-1
现代水墨发展过程
一、 变革初期
孙中山先生发动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提出了政治与经济革命,但文化革命一直沿用旧模式。“五四”新文化运动拉开了文化革命的新时代幕布,文化界大变革浪潮不断推进,以康有为、蔡元培以及后来的陈独秀、鲁迅等为代表的一些知识分子向传统绘画提出了新的号召,在此背景下,出现了徐悲鸿、林凤眠等艺术家,进行着传统水墨画现代转型的艺术实践,他们对中国的绘画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在提倡新中国画和推动新艺术运动的过程中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二、 徘徊时期
民国时期,画坛仍然由传统主导,画坛被程式化的画风所禁锢,画家创作思维是反复咀嚼着古人的剩菜残羹,画坛出现一派衰微景象。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1942年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成为主导的文艺思想。在艺术领域实行革命现实主义,主题表现工农兵革命人物。50年代又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推陈出新”的口号,此后“为人民服务”成为艺术的宗旨。水墨艺术的改造创新在徐悲鸿的写实体系中盘旋。之后,各种各样的运动纷至沓来,林风眠的艺术革新受到阻碍。文革中石鲁在饱受迫害的情况下却达到了艺术的自由境界,其笔墨表现力的张扬,其精神的恣肆,这种艺术上的革命性和精神性对后人产生深远影响。
三、 大发展时期
改革开放以后,“百家争鸣”在中国画坛的新纪元才开始,画坛开始融合中西各派来推进中国画的发展,艺术界开始经历一种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一些水墨艺术家开始对水墨的视觉观赏的新经验的尝试。出现“现代水墨画派”“新文人画派”“新工笔画派”等新潮画派。
四、 展望未来
中国画如何走向现代化?这是自辛亥革命以后至今的新问题,近代至今的中国画家们都在用自己的行动回答这个问题。有人高喊守住中国绘画的底线,无非是要守住农耕文化的精神防线,这是小农意识的表现,其终极目的就是“思想懒汉”要守住尊严和既得利益。现代水墨完成由传统到现代的语言转换,以一种新风格样式和技术媒介展示,这本身就是一种新型文化和社会批判意识的表达。他们把反传统,语言转型作为情感宣泄,在风格、语言、形式上的原创,具有当代思想和精神的价值。现代水墨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是在一片怀疑和争论不断中悄然来临。这是21世纪的趋势,也是世界潮流。而现代水墨画家又都是些吸取传统精华,思维超前的一群艺术家,他们懂得趋势不是用眼睛看的,而是用眼光来判断的,谁抓住趋势就抓住未来。
21世纪是传统水墨退位现代水墨进位的时代。
现代水墨一大类型
从历史上的流派分析,中国画的创作,大体分为三类:保守型、创新型、现代型。保守型是完全依赖于古人的语言和思维创作。创新型则是在运用,融合古人语言基础上,综合型的创新表达。现代型 作品则是受西方哲学思想和绘画构图的影响,否定传统的技巧和表现方式,及固有的陈旧观念,来组建中国笔墨以表达现代人的特有思维。所谓“实验水墨””抽象水墨”“新水墨“等词汇都统属于现代水墨的范畴。
现代水墨面向未来
前不久,成忠臣先生发表了《中国画不走向现代化就无法面向世界》的文章,对中国画存在的一些弊病及问题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笔者与成先生谈及现代水墨画时,他说“现代中国画的游戏规则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只有现代水墨画才是中国传统绘画游戏规则与国际绘画游戏规则接轨的唯一方式”在国外,一些三四流的艺术家都知道创新,而在中国,一流的艺术家也在抄袭古人,这是两种思想观念和文化形态。一些人所讲“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观点十分片面,笔墨是当随时代的,中国绘画要面向世界就必然要建立起与世界接轨的艺术游戏规则。时代不同了,新事物出现,而为数不少的中国画家却还在用旧的明清时代的文人画思维模式去套,讲究笔墨技巧,仍然去表现那些陈旧的主题,似如“梅兰竹菊”及“老人过小桥”等老掉牙的题材,似乎他们还停留在长袍马褂的明清时代,而完全没有接触到现代的高科技时代。但现代与明清时代不同了,中国画的发展不能与社会发展同步,不能面向世界,这是绘画界的一种耻辱。成忠臣先生很痛心的指出“标准扭曲,艺术实践的自我矮化阻止了中国画面向世界的脚步,一些保守派权威者是艺术的罪人”。保守派声称“要守住中国画的底线”,无非是借高举民族传统文化的幌子,假借张扬民族文化之名,冠冕堂皇地制造误区,让你不敢怀疑它,怀疑它就是怀疑自己的民族,上纲上线的逻辑很可怕,所谓“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一观点不正确。
现代水墨艺术家要把作品推向世界,重点要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建立起大家都认可的游戏规则。
现代水墨画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一些保守派们仍掌控话语权,他们就怕现代水墨发展壮大,占了他们的地位。但现代水墨画代表先进文化的国际化,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现代水墨在介入当代艺术的现实共性与普通性问题之后,必然会在传统艺术的母体上产生新的变异,随着中国国力强盛,以新的形式汇入世界艺术主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