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整理:高仿字画网www.gfzhw.com 时间:2014-11-8
近日,上海某知名卫视在新闻档节目中播出一条新闻:“杭州游客遗失百万元字画 沪轨交民警帮忙找回”,原本一个拾金不昧、完璧归赵的故事,却在艺术界朋友圈内成为令人捧腹的笑料。
新闻是这样描述的:“10月21日晚上9点多,上海3号线站内,两名女子正向自动售票机走去,其中一人手里的一个红色袋子突然掉落,但两人浑然不觉。恰巧这时,一名保洁阿姨经过,捡起了地上的袋子,顺手放进了保洁车。等到两人发现袋子遗失后,立即四下寻找。次日一早,陈小姐和朋友再次回到地铁站,求助轨交民警。站内民警回调监控后,找到了保洁阿姨。幸好保洁阿姨把袋子放在车站的收纳间内,字画失而复得,陈小姐无比感激。经专业机构鉴定,该三件作品出自同一书法名家之手,每平尺价格高达5万元,总估值过百万元人民币。”
然而,遗失的三件作品被截图传阅在微信朋友圈的时候,立即令人大跌眼镜,不仅落款的作者名不见经传,而且字体怪异,毫无章法可循,有些人评论:“连地摊帮人设计签名的笔法都不如。”而节目中所谓的专业鉴定机构,是一个名为上海国博苑艺术品检测鉴定有限公司,同样毫不知名。于是,微信圈中纷纷调侃,这条表面上传播正能量的新闻,是某经纪推手为了推该作者作品而导演的一出荒诞戏,媒体如果不是被买通了,就是被捉弄了。一些艺术媒体记者也纷纷表示,为同行的不专业而感到羞愧。
不过,虽然业内人对这三件作品的价值有了准确的判断,却不能阻止该新闻的广泛传播,笔者通过对关键字的搜索,发现该视频共有6万多条播放地址,而这6万多个链接中,竟然没有一条对该作品真实价格的质疑。这样的质疑,仿佛只存在于艺术界的朋友圈中。也就是说,如果这6万多条播放地址,每条只要有10个人点击,那么,就有60万人记住了这位笔法拙劣的书法作者,同样也记住了将办公地点设在某酒店的鉴定机构。从这种意义上说,一些人怀疑该新闻实则是一条“软广告”,也并非全无道理。
但这样的“广告”对公众来说,危害远远大于表面上传递的那种“正能量”。“虽然对艺术稍微了解的人会有自己的评判,但是大多数公众对于书法是陌生的,很多人会通过媒体误导,以为这种哗众取宠的笔法反而是好的,同时也对所谓的鉴定机构有了通过广泛传播而产生的信任。”
因此,如果这个新闻事件不是由于媒体不专业而造成的乌龙,而是幕后推手的“杰作”,那么,在这个金钱可以制造知名度的时代,刚刚入行的藏家该如何避免由于舆论的误导而“买错作品”呢?
首先,要买自己喜欢的作品。虽然中国艺术品近些年价格高涨,很多人把艺术品当作投资,但如果是纯粹的投资,那么就和股票一样,有涨也有跌,中国当代艺术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2006年左右,中国当代艺术几近疯涨,2008年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挤掉之前的泡沫,但泡沫太多,至今还没有恢复元气。当时炙手可热的艺术家,其作品在国际拍卖行无人接盘。因此,收藏不能跟风,这样,即便行情回落,留在自己手中的作品虽然价格回落了,但还是自己喜欢的,可以一直留在身边。
其次,如果你喜欢收藏名家作品,那么很简单,百度一下他的知名度是否真的和宣传一样。该新闻事件中的书法作者,通过百度发现很少有他的相关信息,唯一一篇完整的宣传文章是刊登在“中国乡土文化产业网”上的,其知名度一目了然。
再则,可以借助春秋两季拍卖,去知名公司咨询,这些公司都设有接待日,有专家帮助鉴定。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专家不会出具鉴定证书,而且正规拍卖公司都不会收取鉴定费用,也不会在拍卖之前收取各种费用,不满足这三个条件的,就需要斟酌公司是否有漏洞,谨防上当受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