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整理:高仿字画网www.gfzhw.com 时间;2015-3-22
“画派”是社会和时代给予一个画家群体的艺术成就的肯定和赞誉,并以其艺术成就影响着一个时代的画坛。
赵望云先生1942在西安(长安)落户后,以他个人的艺术成就和在当时文化界的影响,在西安组织画会,招收学生,提出明确的艺术主张,已经有了画派的雏形。新中国成立以后,来自解放区的石鲁先生以其旷世之才和对复兴中国画的巨大激情,与赵先生一起共同掌管着中国美协西安分会的领导工作。他们团结一批老画家,在美协内部成立国画研究室,招收了一批师带徒式的国画学员,在美协之外相继成立了多个画会。当时的西安画坛,以美协的国画研究室为核心,美术活动频繁,极为活跃,声势也空前壮大。美协国画研究室的六位画家,在美协大院狭小的展厅里,几经观摩后,于1961年10月在北京,接着又在上海、南京、广州等城市举办了“国画习作展”,轰动全国美术界,“长安画派”的称谓载誉而生。
长安画派以其艺术成就和活力,影响了西安画坛的众多画家。当时正是国画界最为活跃的时期,老中青之间,专业和业余之间,对长安画派的六位画家,心向往之,犹如众星捧月一般,齐心拥戴着长安画派,并在不同程度和不同深度上实践着长安画派的艺术主张。因而我认为当时的长安画派,不仅是美协西安分会六个人的画派,而是在西安地区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在全国美术界有着空前社会影响的当代画派。或者可以说,狭义的长安画派是六个人的画派,广义的长安画派则是长安画坛的画派。
长安画派“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是石鲁提出的,也是赵望云早就实践了的。现在看来这好像是一句大白话,几乎各地画家都可以用它。但在五十余年前,能首先提出这个口号,对中国美术有着重大的意义。当时传统无用论的思潮尚未完全扭转,苏联绘画对中国美术有压倒一切之势,中国民族绘画传统有断裂之虞,继承传统对中国画的发展具有拯救的意义。另一方面,当时的中国画家,对创新和深入生活还缺乏自觉的认识和实践。“生活为我出新意,我为生活传精神”就是石鲁对“一手伸向生活”的诠释,体现了艺术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精神。所以既有传统性,又有时代性的创新意识,正是长安画派的艺术精神。
有人认为,自从赵望云、石鲁、方济众等画家的谢世,长安画派也成为历史。我以为,当代中国画正处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时期,而这和长安画派的创新精神是完全吻合一致的。长安画派作为画派,已不复存在了,但是作为它的影响仍将长期存在下去。
任何画派都以地域性和时代背景,作为它产生的必要条件。随着时代的变迁,画派所起的作用也在变化。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艺术观念比较单纯,画家的思想比较统一,积极的趋同性是当时的主流意识,长安画派也应运而生。当今时代是所谓“观念爆炸的时代”。比如“越有地域性也越有全国性”,“越有民族性也越有世界性”与“全球文化”、“和国际接轨”之间的争论;群体性的画派意识和崇尚个体意识之间的争论,似乎都对画派的存在意义提出了挑战。我个人无力对这些问题作出判断。但我认为长安画派老一辈画家所创造的“拖泥带水”、“色墨混用”等具体画法是他们留给美术史的独特贡献,而长安画派所倡导的“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时代精神和创新精神,长安画派老一辈画家在表现大西北自然、人文景观过程中所形成的苍茫浑厚,苍凉苦涩,混沌大气的美学品格和时代风范,则是应该继承和发扬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