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整理:高仿字画网www.gfzhw.com 时间:2014-2-5
2012年的秋天,由香港苏富比惹出的“灰色星期天”祸端使得中国当代艺术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扮演着一个艺术市场“受气小媳妇”的角色,崩盘、甩货、资本撤退,流言四起。当然,严格说起来,中国艺术市场始于2012年的整体调整并非单单因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低迷而起,长久以来一直作为艺术品交易市场“重头戏”的书画以及瓷杂领域在2012年的整体消沉才让人对于二级市场的信心出现流失。只不过,当代艺术的崛起太过突然,而其低潮期在短短的几年内两度出现,才让人对于当代艺术有了更多的诟病之词。
其实仔细想想,硬拉着中国艺术品交易市场迈入“亿元时代”的不是中国当代艺术,当年一股脑涌进二级市场的金融资本也并非冲着当代艺术而来。可以说,中国当代艺术在遭遇市场整体调整的同时,还为一直在市场当中“正大光明”的其它艺术领域背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黑锅。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年将中国当代艺术打下“神坛”的是香港苏富比,而在近年的秋拍当中,再度为中国当代艺术在艺术品交易市场当中镀了一层金的,还是香港苏富比。曾梵志“面具”系列中尺幅最大的作品《最后的晚餐》以1.8亿港元的价格成交,首度创造了中国当代艺术拍卖市场当中的过亿元成交。这是中国当代艺术进入市场流通领域以来取得的最好成绩,而这一成绩的出现,距曾经的“灰色星期天”仅仅过去了一年的时间。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即完成了如此看似不可能实现的华丽逆转,想不赢来猜疑都不太可能。
做局,这是很多人对于艺术品天价甚至是高价成交后的第一猜测。当然,或许是中国当代艺术的特有属性,使它遭到这一猜测与指责的机会远远高于其它艺术门类。单一的事件或许更容易让人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天价成交做出猜疑,但就在前不久的香港佳士得2013年秋拍上,同样出自曾梵志之手的《协和医院系列之三》再次以过亿元港币的价格成交,成为第二件中国当代艺术部分的亿元成交作品,促使整个市场不得不开始重新思考中国当代艺术的市场价值。
相连的时间,相同的地方,香港苏富比与香港佳士得先后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亿元时代”开辟了道路,从此之后,中国当代艺术终于可以骄傲地向国人宣告:属于我们的“亿元时代”来了。著名策展人程昕东就认为,“当代艺术领域的频频高价成交,向我们呈现了市场的自我恢复力,而对于一些美术史上的重要作品,市场也会给出一个积极的回应,相信这不是中国当代艺术过亿道路上的‘昙花一现’,之后还会继续。”
抛开曾梵志的两张亿元成交作品不说,在本季的秋拍当中,来自中国油雕板块的艺术作品也都有着不错的表现。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嘉德20周年秋季拍卖会中,靳尚谊的作品《塔吉克新娘》也以8510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在刷新了艺术家个人最高成交纪录的同时,也再次向市场展现了中国油雕作品的市场价值;罗中立《春蚕》作为其个人经典作品,在2013年香港佳士得秋季拍卖会上以4300万港元的价格落锤,同样刷新了其个人的拍卖成交纪录。同时,前后数场的油雕拍卖专场,香港苏富比的40周年晚间拍卖以11.3亿港元的骄人成绩结束;中国嘉德“中国油画及雕塑”专场以1.76亿收官;香港佳士得“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9.3亿港元的总成绩仅次于香港苏富比。这一系列数据都足以证明:市场在复苏,而中国当代艺术正是点燃本轮市场复苏的助燃剂。 |